期货资管是大资管家家庭中年轻的一员,也是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2012年证监会颁布《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期货资管业务正式开闸,2014年“一对多”业务放开,期货资管牌照主体和业务量开始骤增,通过近两年过渡期积累,期货资管规模和收益有所壮大,吸引了一些大资管领域的专业人才进入期货资管队伍,期货公司也逐步在建设后台体系、稳定渠道关系、积累客户资源形成良性循环。为响应监管去通道思路,期货资管机构普遍将策略从通道+主动管理转变至发挥专业性能力,以主动管理等为发展方向,业内盛行研究FOF产品、CTA对冲策略、期现套利、个性套保等产品。
期货公司天然具备风险控制基因,风险管理是期货资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期货天然的属性,让期货公司先天在风险理解意识和风险处置能力方面具备优势,这种长期实践中积累的风控能力和偏好习惯,也自然随着管理人平移到期货资管业务。期货资管在衍生品方面的专业、对冲产品的风控能力和优势,结合到资管的多元化投资组合上具有重大意义。无论是从意识理解、还是系统人员配置来看,期货资管的风控体系在处理多元化资产组合的估值与风控方面都具备更强适应力。例如,若单个资管策略寻求风险控制,则只有在资管产品中配以相应比例的衍生品才能达到这一目的,而从整个行业来看,这一举措同样能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国家金融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对冲信用风险、离不开预防系统性风险。期货资管的风控意识和期货期权产品的性质,无论是对防范单个资管计划风险,还是应对全国经济系统性风险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金融衍生品和期货资管的加入,拓展了风险与收益的组合模式,将使得金融市场体系更趋健康。
在合规制度建设方面,期货资管合规管理无论在业务上还是在从业人员管理上,一向在大资管业中名列前茅,甚至可以说是具备了与其市场估摸不相匹配的严格合规体系,对风险的把握自始都是期货资管的重中之中,信息批露,风险准备等方面也都处于大资管中上水平。
在投资范围方面,期货资管投资的范围限于“标准化产品”,确保了期货资管远离高风险的非标产品(见下表),即使是标准化产品,如“资产管理计划”,期货资管也仅限于投资集合类,而不包括单一资管计划、票据仅限央行票据,而不包括非央行票据。
在投资者方面,期货资管的投资者均要求为合格投资者,并且是经过“一对一”试水后,才于近两年放开“一对多”投资者。
众所周知,衍生品对于金融市场的完整性不可或缺。期货公司在期货、期权等衍生品领域有多年经验,在量化对冲、期现套利、CTA趋势策略等领域相对其他资管机构更为擅长,其对衍生品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不可取代。期货资管的商品期货、期权等衍生品投资,发行量化对冲、期现套利,个性化套保、绝对收益策略等主动管理产品,有利于改善期货市场的参与者结构。
目前资产配置的普遍问题,是趋同性和缺乏有效的缓释市场因素工具,在已有近60万亿规模的情况下,下一步大资管行业亟需对业务进行分类发展管理,而要控制资管业务风险甚至系统风险,期货和期权等衍生品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期货资管也可以说是最恰当的管理角度之一。
作为风控工具的期货以及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对冲策略基金和CTA策略基金等,都需要期货资管,大多数期货资管产品,投向都包括期货、期权及对冲套利策略。期货资管多空并举,通过期现对冲、跨期对冲跨市对冲等策略对冲风险并创造收益,风险小于股票等单向投资计划,这是其他资管产品较少具备的特点。从已有客户群角度来看,期货公司客户群中有大量实体企业,也更利于服务实体经济,为实体经济规避风险。
和券商、基金等重点在于投资管理和运作不同,期货更注重于风险管理,因此投资标的仍然会以期货、期权为主,股票、债券等将作为投资策略组合的一部分,例如国债期货上市后,期货资管利用国债期货、现货来进行利率风险管理。期货资管往往将期货的“双向交易,保证金制度、T+0结算制度”等特点巧妙运用在产品设计中,完善产品结构和产品配置,和其他资产共同实现多元化配置。随着商品期权等新产品上市,期货资管风险管理手段更加多、成本更低,期货资管的结构和配置也将更加丰富。
目前,投资者往往对风险、投资避险功能市场认识不足,倾向追求固定收益保本保收益特性,投资工具功能发挥不强。而期货资管具备了其他主体不具备的特征和优势,也为资管市场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丰富品种,相比其他高风险品种配置,期货资管为市场上的投资资金增加了更多的流向选择。